课件编号12623503

1.1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06319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物理,14张,第三,必修,2019,人教
  • cover
(课件网) 3.1.1 静电的产生 富兰克林 温故知新 两种电荷 -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动画演示 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1、摩擦起电 定义:通过 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1 知识点 静电的产生 【例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BD 2、接触起电 (1)定义: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例2】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最后电荷量是多少? 3、感应起电 (1)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2)本质: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例3】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C 如何使物体带电? +4 +4 +4 +4 失去电子 物体带正电 得到电子 物体带负电 2 知识点 微观解释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课堂练习 【例4】(多选)一带负电子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静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再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倒走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CD 电荷量 (3)自然界中的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课堂练习 【例5】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C D.4.0×10-17C A 课堂小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