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34043

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原稿版+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318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版含,word,解析,原稿,关系,实验
    7.6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 夯实基础 1.(多选)(2019·河北邯郸一中高一下学期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觉得教材中实验的测量过程较复杂,改进如下:如图所示,将教材中实验的长木板放在桌面的边缘,小车的前端放一小球,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运动,到桌面边缘后小车在挡板作用下停止运动,小球做平抛运动,测出橡皮筋的条数为1、2、3、…、n时小球的平抛距离x1、x2、x3、…、xn,则(  ) A.如果忽略一切摩擦,xn∝n(n为橡皮筋的条数) B.如果忽略一切摩擦,x∝n(n为橡皮筋的条数) C.该实验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倾斜木板的方法平衡而不产生新的误差 D.该实验中倾斜木板会产生误差 【答案】BD 【解析】:由W∝v2、xn∝v、W∝n得x∝n,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该实验应用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如果木板倾斜,则变为斜抛,将产生误差,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2.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无需测出橡皮筋具体做功的数值,只要确定出以后每次实验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误;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则,功的数值难以确定,B错误;小车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平衡摩擦,减小误差,C错误;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四条纸带,应选用(  ) 【答案】 C 【解析】 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运动,当橡皮筋脱落后做匀速运动,C纸带较合理。 4.(多选)如图所示,与小车相连足够长的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上的点间距明显不均匀,右端间距小,左端间距大,下面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左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度太大 B.若右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度太大 C.若左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小车有一定的初速度,实验前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D.若右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小车运动前忘记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答案】 BC 【解析】 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从纸带间距可以判断小车做减速运动,小车有一定初速度,减速原因可能是忘记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C正确,A错误;若纸带右端与小车相连,小车一直做加速运动,说明可能平衡摩擦力时,倾角太大,B正确,D错误。 5.在借助橡皮筋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作用,因此,在小车沿木板滑动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使木板略为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要求 ②木板的倾斜程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面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 ③如果小车在倾斜的木板上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 ④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倾斜木板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从力的角度分析,是让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从运动的角度分析,是让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6.(多选)某同学想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四组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或间接测量的量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