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37125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5.3几何小实践(分米的认识)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4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几何,认识,分米,实践,-5.3,教版
  • cover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3页 教材分析 “分米的认识”是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和毫米,三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例1通过学生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让学生充分表达思考过程,唤起他们对以上各个长度单位的量感。接着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在测量、交流中,借助尺子使学生知道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通过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梳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又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单位,有一些相关的经验活动,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容易,但实际应用起来可能又不是很明确。所以学生不但要理解,而且还要学会应用。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量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从小胖的日记引起认知上的冲突,结合彩带,初步感知1分米;其次,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让学生准确感知1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再次剪彩带,把彩带贴在1米长的直条上,让学生直观的理解1米=10分米。借助楼梯板贴,帮助学生梳理5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小胖的日记,让学生加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对微米、纳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 2、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分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1、掌握常用的5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根据不同对象填写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彩带、吸管若干等等。 教 学 习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1分米 1、复习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 2、你能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吗? (1)马拉松比赛全长约42( ) (2)一把椅子高约45( ) (3)长颈鹿高约5( ) (4)回形针长约29( ) 3、小胖的日记: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 3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4、那怎么办呢? 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5、你觉得1分米有多长?拿出彩带,每人剪出一条你们认为的1分米。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1、学生比划 2、学生填写长度单位。 3、小组商量 4、小组内轮流剪一剪彩带。 能正确填写长度单位 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能有序剪彩带 【教学意图】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小胖的日记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就产生了创造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结合彩带,初步感知1分米。 二、同伴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一:认识1分米: 1、出示一根1分米长的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