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要点总结 一、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及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有:①生理伤害: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②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2)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作为受灾体,自然资源和环境与人、财产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受灾后所表现出的灾情特点也不同。 受灾体 灾情特点 人员、财产 直接可见、持续时间短 自然资源和环境 灾情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 (1)差异性的表现 (2)社会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 (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下热上冷,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2.干旱 (1)干旱与旱灾的比较 分类 干旱 旱灾 概念 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种灾害 成因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 两个限制条件:①较长时间内降水少,产生干旱现象;②给人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害,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特征 时间长、地域广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 影响或发生地区 地域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大陆 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3.寒潮 (1)概念: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寒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寒潮的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 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区域。其形成的天气主要有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地质灾害 地震 (1) 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浅、 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2).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 2.滑坡 (1)滑坡的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 3.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特征: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