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45762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分米的认识)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098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 cover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dm),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量感。 2、知道千米(km)、米(m)、厘米(cm)、分米(dm)和毫米(mm)之间的进率。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观察、比较、估测、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方法。感受分米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形成1分米的量感。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分米”的量感。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分米纸条、吸管(每位学生2根)、剪刀、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并说说:1km,1m,1cm,1mm有多长 2、测量课桌桌面长度 思考:我们发现用米做单位太长,用厘米做单位太麻烦,猜猜看用什么作单位合适呢? 3、出示课题:分米的认识 师: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时,不满一米,用厘米作单位太麻烦,我们就创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复习旧知,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下面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梳理打下基础。在学生测量课桌长度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原有的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这样就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样的设计学生是在实际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产生学习需求。 (二)、探究体验,感知分米 1、初步感知分米 (1)测量纸条的长度(10厘米) (2)借助1分米纸条用手比1分米的长度(1拃大约1分米) (3)闭起眼睛想象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1分米 (4)同桌用尺相互验证(用手上的尺量对方比的一分米) (5)借助尺上的1分米得出1分米等于10厘米 出示米尺: 20厘米=?分米,3分米=?厘米 尺上哪里还有一分米?(20厘米—30厘米,40—50厘米······) 反问:为什么投影上尺的一分米和我们手中尺的一分米不一样呢?(投影的尺放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1分米纸条、用手比划1分米,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米,1拃大约一分米,在脑中建立“1分米”的模型,培养学生严谨验证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在尺上数一数1分米,帮助学生理解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2、再次感悟分米 (1)不用尺,剪出长约为1分米的吸管 (2)借助尺,剪出长为1分米的吸管 【设计意图】通过2次剪吸管的活动,第一次不借助尺,第二次借助尺,促进学生对分米知识的再一次感悟,建立分米的量感,并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 3、寻找生活中的分米 (1)找出所给物品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边 (2)测量课桌桌面的长。(选用合适的工具再次测量课桌的长) (3)估测课桌桌面的宽。(用手中的一拃估一估)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分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量课桌的长呼应解答了课开始留下的问题,并估一估课桌的宽,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4、练一练: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粉笔长约75( ) 教室的门高大约2( ) 课桌高7( ) 小亚的身高148( ) 自评: 马拉松比赛全长约42( ) 电视遥控器长约2( ) 【评价方式】学习单自评:小竹节(做对6题4个小竹节,做对5题3个小竹节,做对4题2个小竹节,做对3题及以下1个小竹节。)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分米有了一定认识后,这大题的练习加深巩固了学生对已学单位的应用,加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应用意识。 5、认识几分米 (1)猜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2)验证 方法一:用1dm的纸条检验(黑板出示米尺) 方法二:换算 (3)得出1米=10分米 (4)估一估: 2分米、9分米、5分米(黑板出示彩色纸条) 2分米 9分米 5分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采用猜测、验证的教学模式,在验证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思,同时又有所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