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4746

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6 实验设计和探究专题

日期:2024-06-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15182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生物
    选择题 1.(20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 2.(2013江苏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3.(2013江苏卷·21)在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蒸馏水,2、4 、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 、3、5 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 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 号试管内呈紫色 4.(2013江苏卷·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 月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右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 天,则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5.(2013江苏卷·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①高产、感病; ②低产、抗病; 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 3 类品种:a.高产、抗病;b. 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 和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6.(2013福建卷·2)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 NaCl 浓度为 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 10-3mg?L-1;“-”表示无添加 二、非选择题 7.(2013江苏卷·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 月5 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 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 次重复实验持续2 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 (2 )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 )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