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50451

高三历史高考热点话题集锦(知识点+习题+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1449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三,历史,高考,热点话题,集锦,知识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历史热点话题(一)建党百年 【链接热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并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党中央已经决定隆重庆祝这一富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党史、社会主义史相关话题必然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可能的命题形式。主要聚焦的话题包括:党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成就、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链接知识】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点会议 1、一大(1921):建党,提出领导工人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照搬苏联,不符国情) 2、二大(1922):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最彻底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同意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共合作创造条件 4、八七会议(1927):批判右倾主义错误;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之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5、古田会议(1929):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遵义会议(1935):批判左倾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幼稚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7、瓦窑堡会议(193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洛川会议(1937):全面抗战路线;《论持久战》(1938); 9、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10、七届二中全会(1949):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两个“务必”方针 11、八大(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提出改革开放方针 13、十二大(1982):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14、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5、十三大(1987):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6、十四大(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十五大(1997):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1、五四运动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初步成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①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2、国民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 合作原因:必要性:工人运动受挫教训 可能性: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理论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成果: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高潮(1926年): 目的:打倒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除列强,统一中国。 结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1928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中国) (3)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主要原因):中共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4)国民革命的意义: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 3、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927年 南昌起义(8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起义受挫后,经过文家市决策和三湾改编决定向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