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53228

湘艺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三课 (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6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音乐家,惊愕,告别,故事,艺版,第三
  • cover
《告别与惊愕》 教材分析 音乐课程的主要价值之一是审美体验价值。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而充满爱心,是我们音乐课程的理想目标。 海顿是西方音乐史上作品最多的音乐家,他虽然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但并不影响他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海顿的主要成就是交响乐的创作方面。由于在他之前,巴赫和亨德尔等人就尝试过交响乐这种体裁,因此,海顿并非交响乐的首创者,但海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为交响乐确立规范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交响乐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一个宗旨,反映他的世界观和音乐观。《音乐家海顿》一课选取他的两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来进行教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的音乐亲切、真诚、爽朗,富于幽默感的特性。他也许无力改变当时那个不幸的社会,但却在努力的医治人们的创伤,使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作品《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所以,海顿的音乐作品是以“建立和谐的世界”这一理性主义为指导,通过理性的镜框反映现实生活,再把生活转化为抽象的音乐规范来表达。 实践分析 本堂课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发展兴趣爱好为动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及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重视与生学生的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 三、课标分析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感受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重视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2.让学生参与讨论、表演、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小的心灵萌发美丽的种子。 3.学生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在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较为突出的特征,缺乏顺序性。学生无法满足单纯的听老师的话,希望能够自主思考问题的空间,对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能力提高较为明显。 四、学情分析 1.虽然本次课使用教材为四年级上册内容,但是根据要求教授年级为三年级学生,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格外有耐心,因为其音乐基础不是很理想,学习歌曲要从歌词开始,有节奏的读歌词,多聆听音乐,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2.上课喜欢玩,不专心听讲动作要领,在练习中错误频频没法加快学习进度。 3.学生纪律性差,情绪波动大。刚开始还比较听话,几分钟后又开始表现的各种不耐烦,厌学。 4.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个人讲话或者不专心,就会带动一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不断管纪律,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5.练习中,由于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在练习中跟不上,需要教师单独进行教授,影响进度,完不成课堂任务。 6.另外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需要老师及时调整,也会对课堂教学有所影响。 告别与惊愕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学校:云溪小学 班级人数:54人 教师:李锦隆 日期:2019.3.22 教学目标 1、以故事引音乐,欣赏音乐片段谈感受,在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参与音乐情景剧的演绎后,逐步体会海顿音乐作品的魅力。 2、初步感受海顿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能记住常用力度记号,并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响曲《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中的主题乐段的欣赏和感受。 难点:欣赏完《告别交响曲》后,师生合作再现当时乐曲演奏情景,从而体会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和表演水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ppt课件 剪辑的音乐 钢琴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常规性学习活动 1、师生问好歌 2、柯尔文手势练声 跟随教师一起练声 发声练习 导入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当导游带大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