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 第6课 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读懂文章内涵,积累精彩语言。 2.理解并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中心的方法。(重点) 3.把握文章主旨,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重点) 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积累“对称句”“回环句”。 2.品读描写母亲、儿子语言的语段,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品读描写春景的语段,探究其表达效果。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文题解读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读读写写 信服xìn fú 分歧fēn qí 取决qǔ jué 一霎yī shà 两全liǎng quán 粼粼lín lín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连用两个“我的”,强调“我”与家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段解】这段交待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属于“开门见山”开头法。 【问题探究】 第1段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调换。首先“我”是家中联系全家人的主线,是家里的顶梁柱,责任最大,故“我”在最前面;其次,“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按照从长到幼的顺序排列的,与文章尊老爱幼的主题相契合。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句解:回环往复,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与老年母亲所特有的骨肉深情。儿子小时候听母亲的话,说明儿子是好儿子,母亲是好母亲;母亲老了,听成年儿子的话,说明母亲懂得尊重儿子,而儿子也懂得关心老人。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亲切的、和谐的、始终如一的。】 【段解】这段交待了散步的缘由(原因)。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反复】〔说明春天的到来太晚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熬过”等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母亲度过严冬的欣喜之情。〕 【段解】写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感到庆幸。 【问题探究】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赏析词语】 “熬”有“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