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65384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 总复习 数与计算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808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格式,计算,复习,上册,一年级
  • cover
课 题 数与计算(回顾整理) 课 型 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125页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20以内数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3.师:你还想数什么?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 。 【 教师充分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数位和计算单位的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数形完美结合。 】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第6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5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 【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 三、博士提问:关于数与计算,你知道哪些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1.先摆上几个小棒,再摆上几个小棒,然后一个个数出来。例如:9+6=15 先摆上9个,再摆上6个,然后一个个的数出来是15. 2.我从6里拿出1个给9,这里就变成10了,再加上5就是15.通过这样的计算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凑十法”。 3.我先想用10+6=16,16-1=15. 生:为什么要减1? 师:因为我们要算的是“9+6”,比“10+6”少了1个,所以要减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师生思维因碰撞而激活,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 四、小结: 想一想,这一节课大家通过自己动脑的学习,找到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确了20以内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很好! 板 书 设 计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 教 学 反 思 一、填一填: 1. 写一写,画一画。 ( ) ( ) 20 14 2. 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