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71471

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18996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3,版含,word,练习,学案,袁隆平
  • cover
第4课 (1)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2)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3)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4)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2.近义词语辨析 (1)不啻·不免 不啻:不止,不只;如同。 不免:免不了。 (2)试验·实验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旧时指考试。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指实验的工作。 (3)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两者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纷至沓来”既可指人,也可泛指一切事物。 (4)一如既往·日复一日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形容时光流逝;也用来形容时间长,日子久。 名句识记 袁隆平语录 1.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2.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 3.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4.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的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5.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搞农业科研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但是因为有希望在那里,会出好品种,所以乐在苦中。如果没有希望,盲无目的,就不会有乐趣。 主题悦读 怀念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新华社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是“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察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