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7218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29708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章,陆地,海洋,教案
  • cover
七年级(上)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试着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了解和认识世界面貌的基础,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既是前面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解释诸多地理现象及分布所需的知识准备阶段。本章含有丰富、生动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材料,对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安排了两节内容,第一节是“海陆分布”,第二节是“海陆变迁”。教材从介绍地理现象到总结规律,进而分析成因,层层递进,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重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中一是体现两节内容之间的递进层次:海陆的分布———海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这种变化———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与板块运动有关。二是注意把教材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这三者之间做到有机结合,既加强学生对文字叙述的理解,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知道地球表面分布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对本章部分内容并不陌生。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如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就较难,所以教学中空间概念的建立是关键。结合学生好奇、爱表现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竞赛法、拼图游戏法等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对个别认知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做个性引导。 教学目标 1.尝试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绘制七大洲简易轮廓图。 2.知道大陆、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的概念;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3.在经历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关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3.1 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感受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会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知道大陆、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的概念。 2.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构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关系。 3.经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学习过程,更想探索科学奥秘,体会到地理的趣味性,增强关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特点;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难点: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竞赛法、合作讨论法 手段:多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小地球仪 使用教材的构想 1.加强方法指导,突出重点。主要是在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大洲大洋相对位置的判断方面加以引导。感受“看、想、猜、拼、画”的学习过程,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依据学生喜爱游戏且好胜心强的特点,以画图、拼图游戏的形式,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掌握七大洲轮廓特征和位置特点,加强对地图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现图文并茂的学科特色,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搜集资料,采访海鲜市场,以演讲、地理小报等形式,展示认识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分组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