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8148

《那树》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03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那树,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课 题:那树 课 型:比较.探究 课 时:2课时 一棵树,一段史 ———《那树》教学设计(2课时) 课前预习:浏览课文3-5遍: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棵树 2、尝试:把文中的那树换成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读后会有什么感受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那树形象。 2.探究作者写作主旨。 3.初步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 评价任务: 1、能够把握那树形象,明确作者写作主旨。 2、能够借鉴作者构思之巧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在加快,科技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侵吞着大自然。温室效应,南极冰川的融化,原始森林的锐减,沙漠的肆虐,流感,雾霾,……大自然在向人类发出严正警告。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王鼎钧他没有漠然视之,而是拿起笔,抒写他内心的忧思:人,人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各找2、3位同学回答预习要求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棵树 2、尝试:把文中的那树换成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读后会有什么感受 评价 只要有一点点扣题即予肯定 仔细研读文本,整体把握那树的形象 1、有“那树”时,我们享受着怎样的福荫? 为人类抵抗自然灾害;炎热夏日为人纳凉;孩子在树下唱歌;情侣在树下止步;在树旁按插站牌为行人提供方便;在树下摆摊卖水果…… 2、无“那树”时,人们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路灯变得更加明亮了,道路畅通无阻了,道路周道如砥了。可同时,没有了鸟鸣,没有了绿荫,没有了孩子的欢笑声。 3、作者想通过那棵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作者为何以《那树》作为标题? 引导:那,是远指。表面上指那棵树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深层含义是我们已经远离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5、纵观全文,概括一下,文中所写是怎样的一棵树。 提示可从外观、经历、最后的命运等方面提炼要素。 如:外观容貌:远看,老态,佝偻,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近看,霉黑潮湿的皮层,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 大树的经历:远离现代文明时就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目睹人类城市化建设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忍辱负重继续无私奉献;即使面临被误判,被砍伐,被肢解,被刨根,也能从容完成自己绿着生,绿着死的历史使命。 教师小结: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四、再读美文,理解作者构思之妙 1、作者要反映城市化进程对大自然的破坏,为什么要选择一棵树来写? 提示:那棵树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窗口; 这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通过一棵树来反映这一主题,角度更独特,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同时以点代面,更富有感染力。 2、作者对那棵树已经描写的很细腻,却没有告诉我们那树的树种、树龄、树的位置等元素,这是为什么? 提示: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使那树的形象更具有普遍性,它只是众多被砍伐的树中的一棵———也许就是你家门前的那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