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0056

四川省内江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6-1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07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内江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 cover
四川省内江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2013?内江)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正在着力推进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A. 大力发展煤炭发电 B. 大力植树造林   C. 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 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据此分析有关的措施或方法. 解答: 解:A、大力发展煤炭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垃圾,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2.(4分)(2013?内江)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洗葡萄 B. 把葡萄捣碎   C. 葡萄发酵成酒 D. 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4分)(2013?内江)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C. 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夏天食物腐烂的原因是食物与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夏天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但不能证明氧气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燃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