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幼年登基 两宫听政 二、年少有为 求变图强 三、瀛台囚禁 百年悬案 以光绪帝的沉浮人生看戊戌变法 幼年登基 两宫听政 一场冲破祖制的选择—借变法掌握权力 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一次震撼极大的战争—民族危机、瓜分狂潮 一股推动变法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持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1日———9月21日)。 年少有为 求变图强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03天里,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 除旧布新并举 改革层面广泛(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存在过急倾向 改革措施的特点? 年少有为 求变图强 9月21日,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 瀛台囚禁 百年悬案 这体现了戊戌维新有何缺陷?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思窃深忧之。” ———康广仁《与易一书》 主观:措施太急、树敌过多、缺乏基础、皇帝无权 失败根源: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瀛台囚禁 百年悬案 清末新政(1901--1911) 第一阶段(1901~1905年) 内容:1901~1905年,是新政的第一阶段。 经济:颁布《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文教:废除科举,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法律:废除酷刑,修改《大清律例》。 第二阶段(1906~1911年) 内容:预备立宪。 正是在立宪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清政府决定派遣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从1905年12月到1906年7月,历时半年多,五大臣考察了日本、欧美等14个国家。回国后,载泽上奏朝廷,指出立宪的三大作用:“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 一个多月后,即1906年9月1日,清廷下诏“预备立宪”。 梅开二度 慈禧变法 瀛台囚禁 百年悬案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他一生挣扎,却终究陨落,这位囚徒天子的悲剧,或许早已注定。 1908年11月14、15,大清国两日两丧。头一天,光绪皇帝死了,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了。二人的死亡时间相隔不到22小时,38岁的壮年皇帝刚好比73岁的老太后早死一天。如此蹊跷可怪之事,为两百多年满清所仅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现在,推进改革开放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 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 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 肯定商人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