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11745

第23课 内战爆发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92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3课,内战,爆发,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和练习指南 单元标题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题 第23课 内战爆发 设计者 项目 具体内容 对应达成建议 育人价值及核心素养渗透的建议 课标要求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内容主旨 近代国共关系史上,两党经历了“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的过程。日本法西斯被打败后,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最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凸显,阶级斗争激化,终于导致内战爆发。这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和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追求和平民主的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1.通过材料解析、角色体验、分析比较等环节剖析重庆谈判,学会从史实推导结论,从而理清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2.了解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 2. 结合地图册“内战爆发初期形势图”,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有关内战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战局分析情况的表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3.感受共产党领导人身系天下安危,对民族大任义无反顾的英勇担当,认识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讨论毛泽东是否要去重庆赴“鸿门宴”,感受共产党领导人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内战爆发后两党实力与战争结果的反差,感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家国情怀 重点 重庆谈判 难点 内战初期,两党实力与战争结果出现反差的原因 知识梳理 (笔记) 教学流程建议 环节1(导入)建议用时:2分钟 观看电影《重庆谈判》的片段。这段视频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从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正当全国人民对和平充满期盼之时,蒋介石接连从重庆发来了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事。国共两党的这次谈判能给中国带来一个光明的前途吗?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片段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电影等艺术作品虽然不等于历史史实,但却能够反映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以这些信息为抓手,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一、重庆谈判建议用时:20分钟 环节1:材料解析 材料一:蒋介石的三封电报。 1945年8月14日,1945年8月20日,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接连给毛泽东拍了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主笔陶希圣 思考: 蒋介石为什么连拍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从材料二可以推测蒋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得知蒋介石的真实用意,学会由史实推导结论。 环节2:角色体验 材料一: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思考: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2. 如果你是当时共产党中的一员,你认为毛泽东是否要去重庆赴“鸿门宴”?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1.从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 2.通过角色体验感知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身系天下安危,对民族大任义无反顾的英勇担当。 环节3:材料研读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