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及做一做。 2、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并通过对比,联系生活体会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教学难点 从唯一性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教学准备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课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七、教学设计 (一)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盖房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木工师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探究新知 (1)活动一:拼摆图形 ①提出活动要求:请每位同学拿出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再用4根摆四边形,看一看,分别可以摆出几个? ②个人摆后,小组交流,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③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a.展示拼摆出的三角形的情况。 预设:展台展示拼摆出的三角形,只能摆出这一种形状。 交流:其它组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们摆出的三角形和他们组的一样吗?再呈现若干组拼摆出的三角形,进行验证。 提问: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用3根小棒只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b.展示拼摆出的四边形的情况。 预设:展台呈现不同的四边形,摆出的形状不同。 提问: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多种不同的形状呢? 预设:拼摆时改变一下角度,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 c.对比小结 在刚才的拼摆活动中,我们发现,用3根小棒只能拼摆出唯一的三角形,而用4根小棒可以拼摆出形状多样的四边形。这就说明,当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在建构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悟三角形的唯一确定性,从而明确的指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本质。 (2)活动二:拉一拉 a、拉三角形 ①呈现三角形框架。 ②动手实践: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③交流感受,再悟本质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拉平行四边形 ①将三角形框架增加一条边改成平行四边形框架。 ②动手实践:分别拉一拉平行四边形框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③交流感受,再悟本质 引导学生感悟:三条边长度一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不会再发生变化。而四边形由于角度会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就会随之改变。 (3)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的两个活动,我们发现了三角形一个重要的特性: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再次体验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特性,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直观认识。 (4)联系生活,应用解释 出示图片:说一说哪有三角形,它有什么作用? 你还能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盖房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木工师傅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现实物体中的三角形的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广泛性,增加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 解释现象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结:这节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