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28233

汉字的视觉联想(课件)冀美版 美术四年级下册(共30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9301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汉字,视觉,联想,课件,美版,美术
  • cover
(课件网) 汉字的视觉联想 龙 虎 《百寿图》 《百福图》 中国文字发展与演变顺序 甲骨文 十二属相 大篆: 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zhòuwén)之别。 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 金文 小篆: 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 秦代统一的文字,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小篆的特点 1 .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3.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4.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峄山刻石》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 秦隶 汉隶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钟繇《宣示表》(宋) 魏碑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唐初) 《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中唐) 《玄秘塔碑》 柳公权(晚唐) 草书: 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章草 今草 狂草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天下第一行书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对亲人的痛悼。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将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宋 · 苏轼《寒食帖》 印刷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了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电脑字体 黑体 仿宋体 综艺体 古隶体 琥珀体 卡通简体 胖娃简体 彩云体 启体 瘦金书体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形象化设计 字形设计 意象化设计 装饰化设计 ●字体的装饰化设计是通过修饰和增加附加纹样,对汉字的本体或背景进行装饰的一种表现方法。 它用装饰手法来美化文字,加强文字的内涵,更好地突出主题,使字体效果变得绚丽多彩而富有情趣。 字体装饰性设计表现手法很多,有连接、折带、重叠、断笔、扭曲、空心、内线等。 增加附加纹样进行装饰,字内采用了色彩渐变 对字内进行了装饰 增加附加纹样并対背景加以装饰 立体设计 ●在平面的字体上, 应用绘画透视的原理来表现文字的立体效果。一般可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本体透视等。这些手法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在绘制上比较复杂。 投影设计 ●利用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阴影的原理,使文字受光线照射产生光影,或把平面字形通过透明物体的遮盖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可以用光线的方向及投影的角度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