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41084

12《醉翁亭记》第1课时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2551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醉翁亭记,1课时,导学案,学生,教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并试着用铅笔标注节奏。 2.结合注释,同桌相互口译,然后个人笔译再互相检查。 3.将文中含“而”“也”的句子摘抄下来,并按意义和用法试着加以归类。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笔译课文。将字词句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至于/负者歌于途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g) 伛偻提携(yǔ)(lǚ) 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 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连词,表顺承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 ”来指代。 老人、小孩 黄发垂髫 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哪个字? “乐” (3)课文作者“醉”在什么地方? 山水而醉、宴酣而醉、与民同乐而醉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感知 (一)听读课文 听范读,要求: 1. 听准字音并标识。 2. 注意停顿、语调、语速、节奏及情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yì)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sēng)/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è)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zhāo mù)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niàng)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