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4665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8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面临,挑战,中国
  • cover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 [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难点:正确看待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全面认识盛世,初步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您欣赏) 播放北京风光 这是哪个城市?②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回到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教学 1.(我从事的工作) 教师创设情境: 女生A、女生B、男生C、男生D、男生E、男生F,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湖州和松江)、湖广地区(湖南、湖北)以及安徽和山西。 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2.(我眼中的变化) 教师创设情境: 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①(人口的变化):男生C和男生D:他们带回了明初的人口和耕地数目表,以及17世纪和19世纪中国的人口数量。 他们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当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②(民谚的变化)女生A和女生B:她们发现本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已经无人说起,相反,当时流行另外一种说法“湖广熟,天下足”。 她们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她们解答: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城镇的变化)男生E 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 他也同样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变化?(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方泰镇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什么特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④(对外贸易的变化) 男生F收集了一些外贸资料: 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 出示有关茶馆、酒楼、戏院的图片 这几位同学回来时,都向人述说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但是他们同样不明白,需要我们帮他们回答: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 3.(我眼中的西方) 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4.(我眼中的盛世) 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