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学用品: 1、课件 2、仪器和药品:托盘天平、 烧杯、锥形瓶、塞子、硫酸铜溶液、铁丝、白磷、红外线灯泡、小刀、镊子、滤纸。 五、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许多的化学反应,并用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将他们表示出来,请看屏幕: 回顾已有知识。 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再现化学变化--质变 【投影并提出问题】(投出熟知的碳、磷与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铁与硫酸铜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有变呢?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板书】(也就是说)“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出猜想】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做尽可能多的猜想,并说出你的猜想:①相等,②大于,③小于,④有的反应中增加,有的反应中减少,有的反应中不变。 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动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生答】⑴实验探究 ⑵理论分析 ⑶查阅资料(教师引导、评价并做好副板书) 拓展解决方法和途径,培养发散思维。 【过渡】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先用“实验探究”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思考如何“实验探究” 明确研究的途径 【投影】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应思考的问题:(1)研究工具:研究前后质量的关系,需对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测定,你应选用哪一种仪器作为研究工具?(2)研究方法:对于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研究时你是对所有的反应都要进行实验,还是只需对部分反应进行实验 思考【生答】托盘天平【生答】通过对某些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从而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 选定实验探究质量的变化的仪器和明确科学的方法。 【过渡】好!下面就以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进行探究! 思考实验设计 列举熟知的反应,便于引导质量变化的研究。 【投影】 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文字表达式,并示出前后质量的问号关系。教师给予评价、界定! 【实验设计】为完成科学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交流,并说出各组科学严谨的设计实验。 开动脑筋 设计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能力。 【投影】 实验设计思路:将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中,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步骤:1、称量装有空气和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的质量。2、引发反应。3、反应后第二次称量。 在比较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界定“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