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60512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 音乐 第3课 (歌表演)凉山之最 教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1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3课,表演
  • cover
凉山之最 教学目标 能感受到《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能用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凉山之最》。 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 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现《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学思路 《凉山之最》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歌曲,五声商调式,典型的四个乐句使得该歌曲很规整,非常适合进行歌曲表演教学。因此,本教学活动的重点是: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已有音乐素养水平,了解歌曲结构、鼓励创造、学会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表演。本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从视频、赏图———介绍凉山彝族的风土人情,听歌曲———感受大凉山音乐,秉承“以审美为核心”的重点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律动、音位等多种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唱曲———了解大凉山的三“最”,更深层次地走进大凉山,并通过模唱、听歌曲、解析歌词含义,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凉山彝族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合作表演,从而爱上大凉山的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彝族凉山地区的民俗风情和节日气氛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与作品产生共鸣。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的编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师生的互动,强调“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最好的拓展和小结,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加深学生对彝族民族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彝族皮毡(图片)、锥帽(图片)、口弦(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赏图———介绍大凉山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四川,去大凉山的彝族家看看。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和图画,看完后说说彝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那里的景色,建筑、服饰与我们汉族有什么不同。 (播放课件“大凉山一组风光”,引导学生从大凉山彝族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服饰、节日风俗、特产等方面积极发言并及时补充)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凉山的优美风景和人文风情,直观形象地了解大凉山,领略彝族的景色、建筑美、人物美,这样一下就能拉近学生与凉山彝族的距离,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这个别具风情的民族,为后面的歌曲学唱进行铺垫。 (二)跳舞———感受大凉山音乐 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说感受,教师进行及时补充。歌曲欢快而热情,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舞蹈风味,一听音乐身体就有想跟着律动起来。。 动一动 师:大凉山的彝族非常好客,每年七八月间,凉山州彝族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都会点着火把,围着篝火跳起“达体舞”和“阿诗玛”的舞蹈。你能够模仿老师一起来跳一跳吗? 教师示范舞蹈。 (播放歌曲《凉山之最》伴奏,教师随着音乐展示“达体舞”的基本舞步) 彝族“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就是从彝族传统歌舞艺术百花园中提炼、规范、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或者广场舞。 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达体舞”基本舞步:双脚分左右走恒拍,双手化圈,在乐句结束处撩脚,多人舞蹈可以手牵手 师生一起随乐走基本舞步。 (播放歌曲《凉山之最》伴奏,师生共随乐舞蹈) 设计意图:新修订的音乐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聆听以及在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学习。因此,在该环节中,首先通过听音乐、说感受,初步了解《凉山之最》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然后通过分层次学习彝族达体舞的基本舞步,引导学生了解恒拍和歌曲结构,并感受彝族民族音乐的魅力。这样为后面的分组进行表演设计奠定了基础。学生一直在歌曲伴奏下进行基本舞步学习,对歌曲的旋律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