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6181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11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cover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5黄鹤楼送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飞檐凌空、俯临长江、”等词语所表现的黄鹤楼的独特之处,领略作者用词的精炼。 2.学生自学字、词、句,通过检查交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精读课文,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感情及依依惜别之情。以朗读为依托,学生可粗略感受中华古典文学的意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是师者爱国情感中不可少的情节,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品味,让孩子们浸润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通达,成学生品读之美,何乐而不为?)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讨论、交流、演一演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练习单。 教师: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 (一)述前情,铺垫导入: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意图:这首诗用语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初步领会诗的内容,相信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认识,学有所思,定有所得。) 2.李白、孟浩然的故事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计意图:必要的情节介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有个大体了解,必竟是古时候的事情,这样的铺垫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心情有帮助。) 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一起去看看当年友人话别的场景。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3.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出示预习单,自由练读,指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飞檐凌空 依依惜别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伫立江边 俯临长江 指名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把感想、疑问记录在旁,做批注。 (2)指名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地方读。 (3)点评:他读得怎么样?师相机正音。 (4)生背诵古诗。 4.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问: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成两段。 按故事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话别。 第二段(4、5)诗成。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围绕三月美景,楼台气势,初步体会诗人感情。 1.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指名读。 2.(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