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63399

14《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5161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PPT,24张,见赠,席上,初逢
    (课件网)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以诗酬答白居易在扬州(与我)初次相逢,酒宴上送给我的(诗)。 / / (1)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 (3)刘禹锡回赠他一首诗 (2)在相逢时,酒席上白居易先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 酬答,酬谢。 这里指用诗答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扬州”是相逢的地点。“见”有“感谢”之意。“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是刘禹锡对白居易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诗的答谢。 课题解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禹 锡集》卷三十ー(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 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 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 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 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 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背景链接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赠诗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人物资料: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十九岁前后,刘禹锡胸怀治国理想,游学洛阳、长安。 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刘禹锡积极参与,失败后,三十四岁的刘禹锡被贬。 公元826年,57岁的诗人才被召回京城洛阳 十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三个月后,因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又被贬到外地13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作者简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读准字音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 凄凉 地, 二十三年 弃 置 身 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 品析:“巴山楚水”交代诗人被贬谪的地点,“二十三年”突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出作者内心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首联:交代贬官之地和被贬时间之长,饱含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注解:①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水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ニ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②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诗歌赏析 颔联: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怀 旧 空 吟闻 笛赋, 到 乡 翻似烂柯人。 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 品析:用典:这两句话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①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ɡ)《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