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6655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日期:2024-06-0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494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测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③和⑤ D. 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B. 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3. 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 B. 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4.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先缩回来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 B. 痛觉在图中的方框乙处形成 C. 未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B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5.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甲处的钾离子浓度比乙处低 B. 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 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后呈负值 D. 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 6. 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 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运方式分泌 C. 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 ②处的乙酰胆碱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 7.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 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8. 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导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关于失败原因的分析中,最可能的是 A.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B. 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胰岛 C. 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D. 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9.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0.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