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71351

2.3 河流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4155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流,教案,格式
    八 年级上册 地理 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成员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能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干流形状、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各河段的划分界点及水文特征及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河流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自然及改造利用“地上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构看,本杰克既是学校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知识梳理:从复习长江入手,让学生在了解长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黄河的学习方法,理解黄河的基本特点,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和形成条件,从而更好地认识黄河发展的重要性。资源挖掘:水能资源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七年级下册对亚洲河流的学习对黄河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有生活经验:生活中对黄河的认识。已有策略经验:具备读图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困难障碍:读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强。学生个性差异:10%的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60%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不会学习需要同学帮助和老师指导,30%学生厌学,无学习动力,需要老师督促,组长一对一指导。 教学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注入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2.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3.能分析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突破措施:通过活动探究、讨论、列表比较方法,举一反三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课本、导学案等资料学生:课本、学习用具、《导学案》、导学测评等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一组黄河景观图,让学生感受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欣赏图片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1:观察黄河流域图,概括黄河发源地、注入口、长度、地位、河流形状。1.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2.注入:渤海3.全长:5464千米4.地位: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5.河流形状:“几”活动2: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6.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活动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7.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活动4:多媒体展示黄河水域图,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点、黄河支流、河水系水电站分布、黄河水文特征。8.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河口(内蒙古),中游:河口———桃花峪(河南),下游:桃花峪———入海口9.黄河的支流:上游:洮河、湟水中游:汾河、汾河10.黄河水系水电站分布:①找一找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②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河段,为什么?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大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主要建在上游,因为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穿过高原和山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11.黄河的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上游:水清急流、水能丰富(忧患:草原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支流多、含沙量大(忧患: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忧患:易决口泛滥、凌汛)1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上游:兴建水利枢纽,植树种草中游:保持水土,植树种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