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7248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题库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0942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防治,自然灾害,选修,题库,配套
  • cover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1.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 (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深浅、是否有岛屿阻隔等方面分析。第(2) 题,海啸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沿海防护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是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 答案 (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 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 (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 互救能力等。 2.读 “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海域。第(2)题,在信 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 要特点。 答案 (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3.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 第(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均持续时 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分析。第(2)题,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退耕还湖、 裁弯取直等。 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 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 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4.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 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5.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2010年8月9日甘肃舟曲突发泥石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舟曲泥石流流域分布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形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2)如何防御泥石流灾害? 解析 第(1)题,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条件,可从地质构造、山地地形、暴雨及人类对植被 破坏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防御措施主要从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自然原因:构造活跃,接近汶川地震灾区,“5·12”地震震松了山体;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地形陡峻,地形复杂;雨季来临,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