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82938

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516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 cover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软体动物比前面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更复杂的结构特征,节肢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的最高等级,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解剖图、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学生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观察、归纳、描述及生物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辨证认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动物呼吸等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指定四位学生每人讲一类动物特征,别的学生修正或补充。 【设计意图】这部分目的是让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要学习的知识做好准确,体验在修正中学习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类比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更为复杂的动物,让我们先来猜个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学生】参与猜谜。 【教师】好聪明,谜底:蜗牛。那像蜗牛这样,贝壳内身体非常柔软,称之为软体动物。同学们想从哪些角度学习这一类动物呢? 【学生】依据前面学习的四大类群动物,分析推理,并表述。 【教师】修正给出:形态、结构特征及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明白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缢蛏的内部结构”图片,讲解缢蛏的内部结构解剖图。 【学生】参与识图学习,识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 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最佳回答。 【教师】修正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合理的描述:贝壳对柔软的身体起保护作用;缢蛏靠足缓慢运动;用鳃呼吸;合理推测缢蛏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除了缢蛏,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属于软体动物?展示其它的软体动物,请同学们试着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修正学生的回答,修正并板书线形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大多用鳃进行呼吸。 【教师】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复杂在那里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修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结构更为复杂,出现了运动器官足;及用鳃进行呼吸。 【设计意图】比较学习,体验动物进化过程中结构的向复杂演化。 【教师】利用图片讲解软体动物的用途,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整理写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三个方面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表述,提高描述能力。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一类更高等的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