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86399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226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教案 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进行正确互化。 3.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重点 突破 通过具体的情境,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从中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 突破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来理解突破难点。 教法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了解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学会假分数与带分数间的互化。 学法 学生动手分一分,概括类推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圆纸片若干、剪刀。 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一组除法算式:看看大家谁的反应最快? 28÷4= 2÷10= 6÷4= 0.7÷2= 9÷10= 1÷6= 学生计算并说一说。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引入: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当遇到“1÷6得不到一个准确值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探新 (一)活动一:分一分,体验分数与除法。 1.课件出示例题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1)请学生先思考前面一个问题。 学生思考后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可以用除法计算,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符合除法意义,所以可以写成算式:1÷2) 提问:1÷2等于多少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将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也就是块,所以1÷2=。 (2)学生思考回答后面一个问题。 小组合作,用圆纸片代替蛋糕进行分一分,并算一算,交流汇报。 分法一: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符合除法的意义,可以列式为:7÷3 分法二:用分数来表示:7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先将其中的1块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块,再将第2块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块,……共7块就是有7个,也就是块,所以每人分得块。 追问:根据上面分的过程,你知道等于多少吗? 学生根据前面分的过程,很容易得出 2.师生评价,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除法算式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1÷2=,7÷3=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分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 3.探究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1)认真观察以上所得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举例说明、汇报。 从1÷2=,7÷3=中可以看出,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2)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学生根据前面探究“1÷2”“7÷3”的过程,得出:a÷b=追问: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0) 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b≠0 教师小结: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b也不能为0,因此b≠0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探究,得出用分数表示除法的方法,并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字母式来表示,加深学生印象,深化学生的理解。 (二)活动二:假分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