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主题 《唐诗五首》(二)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内容 【导入】 师: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谁? 生:李白 师:这些诗词都透着浓浓的乡情,体现了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知识梳理1】 渡荆门送别⑴ 渡远荆门外⑵,来从楚国游⑶。 山随平野尽⑷,江入大荒流⑸。 月下飞天镜⑹,云生结海楼⑺。 仍怜故乡水⑻,万里送行舟⑼。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写作背景】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 【诗歌解读】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2.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生读。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 教师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分为几联: 明确:四———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研习首联。 (1)问: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湖北、湖南一带。 (2)手法是什么? 明确:叙事。 3.研习颔联和颈联。 (1)全班齐背诵。 (2)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高山、平野、江流;白天;远景,俯视动感。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 明确:雄浑壮阔 意境高远。 (4)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江月、云霞;比喻;傍晚;近景,仰视。 (5)哪两个字写得好? 明确:飞(动感)和结(动感、联想:彩云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 4.研习尾联。 (1)问:此段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 明确: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从5岁至25岁一直生活在蜀地,对蜀中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初次离别,难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