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92091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 精选练习 粤教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Word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586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地理,解析,答案,Word,上册,七年级
  • cover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 A. B. C. D. 2.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4.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C.平原广阔,水资源充足 D.位于沿海,海运便利 5.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因纽特人的冰屋 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东南亚的高脚屋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6.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7.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读 “日本合掌村”、 “日本东京”,完成下面小题。 8.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9.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歌词描述的乡村聚落是( ) A.农场 B.牧场 C.鱼村 D.林场 11.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有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 13.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区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 自然环境会影响地区的建筑风格,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右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15.它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 A.独特的民俗 B.湿热的气候 C.密集的河流 D.多山的地形 16.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B. C. D. 17.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18.以下关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要人口多,资源和环境压力就会很大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或零增长,因此没有环境问题 D.发展中国家只要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就可解决环境问题 19.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A.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庐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桂林市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开福寺附近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2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湿热地区 B.寒冷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 2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