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0049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28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3,生于
  • cover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 畎( )亩 : 曾( )益: 拂( )士: 拂( )乱: 胶鬲 傅说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 衡: 拂: 3、词类活用。 劳( )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所以动( )心忍( )性 行拂乱( )其所为 必先苦其心志,( ) 人恒过( ) 入则、出则( )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古义: ) 举于士(今义: 古义: ) 5、多义词。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在)生于忧患 而: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 发:发于畎亩 发于声 拂:行拂乱其所为 拂士 6、重点词语解释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而后作 ④、征于色 ⑤、而后喻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法家: 拂士: 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⑧、国恒亡 ⑨、生于忧患 7、重点语句翻译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三、探究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四段,可分为三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段): 第三部分(第4段): 2、第一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列举了什么事例? 3、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推论的? 四、拓展: 学了课文你能列举那些例子来证明论点?,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五、堂清检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_ ②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 ,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7.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8.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六人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又都_____。本文主要论述了( )和( )两个方面的问题。 9、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10、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1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2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13、 本文的中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