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0097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2745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本文设喻类比的劝谏艺术;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特色和劝谏技巧 ;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辨析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2、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常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古代臣子劝谏君王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弄不好,轻则革职,重则杀头。如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被杀身。相反,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成功劝谏蜀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诸葛亮是如何劝谏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看看齐国的邹忌是如何劝谏齐威王的? 二、自主学习 1、题解:讽: 纳谏: 2、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 编辑整理成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共 篇,分 策。 3、读准字音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4、用“/”标出下面句字的停顿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今齐地方千里 d、王之蔽甚矣!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组织朗读课文 1、放声自读课文; 2、学生听读课文; 3、再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朝服衣冠 2、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3、孰视之 4、暮寝而思之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于是入朝见威王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 、闻寡人之耳者 10、门庭若市 11、期年之后 12、皆朝于齐 (2)一词多义积累 朝:a、朝服衣冠 b、入朝见威王 c、皆朝于齐 孰:a、吾与徐公孰美? b、孰视之 上:a、受上赏 b、上书谏寡人者 下:a、受下赏 b、乃下令 (3)质疑、释疑 二、研读课文,精讲点拨。 1、本文写得富于整齐美,文章的各内容均以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呈现。 请同学们反复研读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哪几个“三”叠的内容,分别用“三 ”的形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这些“三”的内容。 2、邹忌通过“三思”,悟出了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4、课文中邹忌用设喻类比的方法劝谏齐威王,说说这种劝谏方法的艺术性。 三、背诵课文 以“三”字为主线,快速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拓展探究 1、在我国唐朝,一代名相魏征以敢于直谏闻名,一代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虚怀若谷,善于纳谏而成就了一代盛世———贞观之治。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伤感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一逝,吾一镜亡矣。 (背下这个排比句。) 2、比较文中妻、妾、客的“三答”语气有何不同?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对于课文中的事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会有一些启示,请你说说下面的事实给你什么启示? a、齐王纳谏除蔽 b、邹忌自知不如 c、妻妾皆美邹忌 d、邹忌规劝齐王 ………… 二、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时时而间( )进 期( )年之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指出下面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