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有余 ——— 传统鱼纹的设计与美化 小学四年级,设计与应用课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的学习执行“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思想,通过不断的观察、比较、体验与尝试等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与分析中理解鱼纹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文化内涵,并努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设计、美化相结合,使学生不但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设计的想象与创造,同时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学习主动发展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鱼有着特殊的地位,“年年有余”是一种财富与收获的 象征,自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用鱼纹来进行装饰与美化生活的用品,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从而加强 对人类社会极其文化的体验,培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首先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来对鱼进行概括、夸张,从而创造出天真、古朴的鱼纹。同时,通过结合生活的设计与创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鱼纹设计及其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传统鱼纹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文化; 2、 学习鱼纹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设计的鱼纹美化生活用品; 3、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美好感情。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鱼纹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文化,学习鱼纹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抓住鱼的造型特点用变形、夸张、概括等思路与方法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 五、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用的卡纸(做成生活物品的形状,如肚兜、团扇、背袋、衣服、斗笠等)、兰色记号笔、图形纸板(方行、圆形、三角形、条形、菱形)、鱼纹美化与设计的生活用品几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引言:“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源流长,在过去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贴上这样一幅画,这幅幅画里还蕴藏了一个无比吉祥的成语,谁能说说是一个怎样的成语?”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简单交流。 2、揭示课题、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成语来学习如何用传统鱼纹来进行设计与美化我们的生活” ———出示课题:《年年有余———传统鱼纹的设计与美化》。 二)观察分析、感受设计: 1、欣赏经典、比较分析: “其实我们聪明的中华民族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在他们生活的用器上进行了设计和美化,有文物为证” ———出示图片《鱼纹彩陶盘》,设问:“古人把他们赖以生活的主要食物鱼的形象画在了这一件精美的陶器上,你发现了吗?古人画的鱼与我们生活中真的鱼好象不太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二者到底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呢?” ———出示比较图片,交流小结:“抓住生活中鱼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夸张和概括等,使图象更简洁生动,具有装饰的美感,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2、作品强调、感受美化: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一些用鱼纹来进行装饰美化的物品,谁能说说,你在什么物品上见过?”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几样生活中用鱼纹进行设计与美化的用品。———点击课件,欣赏几件典型的用鱼纹进行美化设计的作品,如青花鱼盘、蜡染花布等。 三) 教学示范、指导设计: 1、出示须设计美化的外图形:方形、圆形、条形、三角形、菱形,老师提出:“我们常会用二条优美的弧线来概括出鱼的最基本形状(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五个需要美化设计的图形,谁能上黑板来也用二条你自己想出的、和老师有一些不一样的线条,画出最简单的鱼纹,再将他们进行设计和美化,使与这个图形达成最好的和谐与好看。可以画一条鱼、也可以几条,(要求就二条线,有时间也可以设计出一些细节。)哪几位同学敢上来试试,我们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