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09101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2 黄河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493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黄河,教案
  • cover
4.2 黄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能说出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流经的省区及其简称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运用给定的黄河各河段的视频动画、相关地图、文字词条分析各河段的水文特点以及开发、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写学习要点表和练习册、阅读相关地图和景观图并分析、观看视频动画并分析、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整理词条等方法进行黄河的学习,培养多种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观察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精神,并乐于与同学分享你最终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河流的概况及相关水文特征。 难点: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翻转学习法、阅读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词条归纳法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应用: 学习要点卡、地图册、练习册、多媒体课件及视频动画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导入: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提问:这首描述黄河的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受是怎样的? 描述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播放《大禹治水》动画短片。设问:大禹治理的是黄河的哪一段?为什要治理? 根据动画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对黄河的利弊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能够从《大禹治水》的动画中获取信息,并用较简略的语言概括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第一站:走近黄河教师给出学习要点卡,介绍学习要点卡的作用,并且说明学习要点卡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分别请几组同学说说他们的“学习前”的判断。教师与同学不做点评和修改。 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张学习要点卡的“学习前”内容的判断。 通过翻转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常识,激发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够在未学习新课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产生对问题的分歧和矛盾,对新课内容更加好奇。 第二站:感悟黄河提问:为什么提到黄河,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 看图说话:通过观看地理景观图,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观点,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黄河气势宏伟,旅游景观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农田,哺育了中华文明,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的母亲河。 第三站:了解黄河基本概况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任务。板书:写出发源地和流入的海洋。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桃花峪) 同桌两人共同完成一本练习册,P20第一大题的内容,一人翻阅相关图表,一人填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完成练习册的情况,边讲评,边引导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及简称、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水电站、主要支流等。 水文特征上游:提问:黄河上游主要流经了哪几个地形区?有无流经平原?哪个平原?地势落差怎样?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视频内容,你得到了哪些与黄河上游水文特征相关的地理信息?怎样进行上游的开发和利用?板书:把相关词条放入相对应的位置。(河水清澈、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兴修水利工程) 阅读相关地图并分析上游地势地形特征,结合视频内容,归纳上游水文特征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观看视频,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能够说出黄河上游的地形区的名称,进而能分析归纳出黄河上游的地势地形特征、水文特征,能把相对应的词条放入准确地方。 中游:提问:黄河中游主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