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1315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3《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44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3,次北固山下
  • cover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 教师寄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继续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学习重点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预习检测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次: ② 客路: ③乡书何处达乡 书: 导入新课 由古代诗歌的特点,导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诗人远行怀乡之作,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2、王湾:唐代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本文选自《全唐诗》。 3、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三、品味感受: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行的道路绕向青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 品评:写青山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涨平两岸,视野多么开阔,一面白帆高悬。 品评: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 这四句写诗人登岸远眺所见。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未尽,一轮朝阳却孕育而生,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 品评: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新旧交替的感慨) “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富含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又孕育着新事物,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品评:抒写思乡之情,以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五、课堂测试: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体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