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18209

《儿科护理》第15章 第1节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学案(含同步训练与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 类型: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13099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同步,答案,模拟试题,资格考试,执业,训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婴儿出生后,各个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作为统帅一切生理活动的神经系统是最先迅速发育的,以协调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同学们应熟悉小儿神经反射的特点;小儿腰椎穿刺的位置;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与脑炎的症状与体征;掌握不同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特点。对患有脑膜炎的患儿,我们应该如何给予正确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知识要点1.小儿腰椎穿刺的位置,小儿神经反射的特点。2.正常脑脊液外观及小儿脑脊液正常值。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遍布于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发育最早。不同年龄阶段其解剖、生理各具不同特征。 一、脑 小儿的脑实质生长较快,出生时脑的平均重量约370克 ,占其体重的1/9~1/8。小儿出生时脑皮质细胞数已与成人相同。3岁时,脑细胞的分化基本完成,8岁时与成人区别不大。神经纤维髓鞘化到4岁才完成,故在婴幼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易于泛化,不易形成明显兴奋灶。 二、脊髓 出生时脊髓的结构已较完善,发育已较成熟,2岁时已接近成人。年龄越小脊髓相对越长,出生时脊髓的末端位于第3~4腰椎水平,生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4岁时脊髓末端位于第1~2腰椎水平。因此,婴幼儿做腰椎穿刺时位置要低,以第4~5腰椎间隙进针为宜,以免损伤脊髓。 三、脑脊液 正常脑脊液外观清亮透明,新生儿脑脊液量少(约50ml),压力低。抽取脑脊液较困难,以后逐渐增多,压力渐升高。小儿脑脊液正常值见表15-1. 表15-1 小儿脑脊液正常参考值 婴儿和新生儿 儿童 压力 (mmH20) 30~80(新生儿) 70~200 细胞数 (0~20)×106/L (0~10)×106/L 蛋白总量(g/l) 0.2~1.2(新生儿) 0.2~0.4 糖(mmol/L) 3.9~5.0 2.8~4.5 氯化物(mmol/L) 110~122 117~127 四、神经反射 小儿神经反射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神经反射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1.出生时即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结膜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等,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颈肢反射、交叉腿反射等,出生时存在,生后3~6个月逐渐消失。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时期减弱或到该消失时仍存在为病理状态。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身存在的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 4.病理反射 2岁以内可以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则为病理现象。 5.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期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可为弱阳性,因小婴儿屈肌张力高,所以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同时,由于婴儿颅缝和囟门可缓解颅内压力,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同步训练】 1.出生时存在而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A.提睾反射 B.角膜反射 C.吞咽反射 D.觅食反射 E.腹壁反射 2.新生儿时期脊髓末端的位置是   A.第l腰椎上缘   B.第1腰椎下缘   C.第2腰椎下缘   D.第2腰椎上缘  E.第3腰椎下缘 3.婴幼儿腰椎穿刺位置是在 间隙进针为宜,以免损伤脊髓。4岁时脊髓末端位于第 腰椎水平。 4.周围神经髓鞘化到 才完成。 5.小儿神经反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链接】 1.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是 A.觅食反射 B.结膜反射 C.握持反射 D.颈肢反射 E.腹壁反射 2. 小儿出生时即存在,出生后3~6、7个月逐渐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A.吸吮反射 B.膝跳反射 C.跟腱反射 D.瞳孔反射 E.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