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婴儿出生后,各个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作为统帅一切生理活动的神经系统是最先迅速发育的,以协调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同学们应熟悉小儿神经反射的特点;小儿腰椎穿刺的位置;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与脑炎的症状与体征;掌握不同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特点。对患有脑膜炎的患儿,我们应该如何给予正确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案例:18个月患儿,发热、抽搐2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132次/分,呼吸42次/分,表情呆滞,两眼凝视,时有上翻,口角抽动,前囟隆起,颈抵抗不明显,布氏征可疑,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0.61,淋巴细胞0.39。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下降,蛋白增高。经过医生初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同学们:你知道有关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系列知识吗?对这样的患儿,我们从护理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知识要点1.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2.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3.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护理要点与措施4.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为特征。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许多化脓性细菌都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不同年龄小儿感染的致病菌也有很大差异。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婴幼儿多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年长儿以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 致病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少数患儿也可由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引起。主要病变为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出现大量脓性渗出物,并可发生脑室管膜炎(脑室炎)、硬脑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等。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症状与体征】 1.一般症状 起病较急,多数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起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比较重。患儿突起高热、头痛、烦躁、精神萎靡或嗜睡等。但是小婴儿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2.神经系统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头痛、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年长儿可自述头痛倦怠;小婴儿表现为易激惹;部分患儿表现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并可出现烦躁不安,激惹、迟钝等精神症状。惊厥发作时意识丧失,全身可呈强直或阵挛发作,小婴儿可表现为双目凝视、屏气、呼吸不规则。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3.临床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菌血症时出现的皮疹,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主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 (2)大肠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病菌主要来自母亲产道和婴儿肠道、脐部。常出现拒乳、嗜睡、易激惹、惊厥、凝视等。 (3)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3个月~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