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23806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423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
  • cover
悲欣交集,真情告白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过程: 任务一:文体简介及标题释义 1、文体简介 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①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②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2、 解题 “归去”意思就是“归去吧,归隐吧”。很多人认为“来兮”是语气助词,以加强语气,表示强调、呼唤之语气。 任务二:诵读课文 风飏飏(yáng) 瞻(zhān) 衡宇 有酒盈樽(zūn ) 壶觞(shāng)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yì) 盘桓(huán) 西畴(chóu) 棹(zhào) 孤舟 耘耔(z ) 窈窕(y oti o) 任务三:疏通文意,归纳段落大意。 见ppt 任务四:读“序、品“辞” 1、读“序”文,探原因 序文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出事的缘由和辞官的原因,交代了写作背景和时间。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只是一般陈述,其实并不如此简单。 当时陶渊明41岁,他“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生计所迫,任彭泽令,仅80余天就弃官归隐。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印去职,赋《归去来》。文中有说他辞官的说辞是“督邮至县,程氏妹亡。”其实他告别官场的真正原因是:质性自然。改变不了,也不愿改变,也就是官场的生活方式违背了他的本性。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是东京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与父亲也都曾为官,但家族依然日渐衰落。到陶渊明出生时,家境更是每况愈下,甚至到了箪瓢屡空的贫困地步,所以陶渊明过的是“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的艰难生活。陶渊明从最初担任江州祭酒,到最后为官彭泽令,历时10年,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出任过幕僚参军,长则几年,短则数月,所以小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外出做官实在是出于为生计所迫的无奈。“ 在古代中国,出仕做官是士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四方之事:教材说是“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袁行需的解释可能更合理。他认为,“四方之事”指东晋末各地军阀之间及其与东晋王朝之间的战乱。东晋末年,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各种势力都想招揽人才,为己所用。这才是陶渊明所谓“诸侯以惠爱为德”的真实背景。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风波:指权臣桓玄篡夺了东晋的皇位,另一位权臣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杀,刘宋政权建立。这里的“风波”,正对应前文的“四方之事”。酒是陶渊明的标签。酒可助兴,也可解忧。但说做官完全是为了有酒喝,则与前文说自己贫穷才做官一样,都是有所保留的表达。综上,陶渊明叙述了自己做官的两个原因:一是贫穷,二是为酒。 接下来,渊明又叙述了自己弃官的原因。第一,根本原因-违背本性: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直接契机: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