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2931

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高二历史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42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年下,学期,调研
  • cover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湖北省襄阳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 高二历史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2.《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3.战国后期,法家思想成为秦王赢政治国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符合其治国理念的是 ①“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②“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③“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④“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4.《全球通史》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下列语言文化中,能体现此观点的有 ①“仁者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鸡犬之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④“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⑤“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工商皆本” ②“心即理也”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还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对理学的重大贡献是 A.把理学独尊化、官学化 B.把理学与科举紧密联系起来 C.把理学具体化、通俗化 D.把理学与佛道思想有机融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天下“定于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右边方框中所列思想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 ①社会责任 ②国家统一 ③改革精神 ④崇尚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8.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这表明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国时期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C.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D.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9.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表明 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 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 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 10.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