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30077

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2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227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2022年,九年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2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默写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白居易《卖炭翁》诗中,“   ,    “两句,通过对卖炭老翁的肖像描写,展现了古代下层劳动人民贫苦潦倒的形象。 (4)诸葛亮《出师表》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为官,只图乱世之中保全自己身家性命的本志的句子是:   ,   。 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_____,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_____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我们必须谨记:[甲]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乙]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duàn①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②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2.给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①duàn炼    ②创造    3.在语段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操大办 剥削 B.大包大揽 剥夺 4.给语段“□”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号 逗号 B.问号 省略号 C.冒号 逗号 D.逗号 问号 5.给[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还…… B.只有……才…… C.尽管……但…… D.因为……所以…… 6.《朱子家训》的作者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也称“朱文公”。鲁迅先生的散文就有自家的房屋和园子卖给了“朱文公的子孙”的表述,这篇文章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社戏》 C.《藤野先生》 D.《五猖会》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佘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7.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格外) B.可百许头(认可) C.往来翕忽(笨拙的样子) D.隶而从者(率领) 9.本文第一段用一系列动词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二段虽未直接写水,却传神地表现出水的清澈,请结合本段具体语句分析潭水的这一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1.山水游记多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本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乐一忧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道!”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