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3183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3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
  • cover
1 U) e. E2 S9 b1 _.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氧气的制取 第2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2-15]、[实验2-16]及分解反应。[实验2-15]、[实验2-16]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然后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丁如何大量制取氧气。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3. 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 教案 课题课题3 氧气的制取授课人林长青学校郧西县观音镇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山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仪器、用品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讲评学生的叙述。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演示[实验2—15加热少量氯酸钾演示[实验2—7] 加热少量二氧化锰。演示[实验2—8]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小结]:加热氯酸钾到较高温度能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加入了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一下几个问题: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演示[实验2-8]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