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静止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平凡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几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单元,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已经了解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而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内容那么多,不可能把所有的作品都赏析得面面俱到,所以我以点带面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作品细致的赏析。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收集资料,我特地安排在机房里上课,先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集思广益,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组学习,掌握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静物画的发展,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A B C ) 学生感悟体会向日葵的情感体现,用手中的笔大胆的表现心中的《向日葵》 ( A B C ) A组同学可以表现向日葵的局部或叶子,B组同学可以选择好画一点的角度表现一朵花,C组同学可以选择角度难一点的花表现。 2、过程与方法:欣赏、观察、讨论、对比、自主、分层、合作、探究等。( A B C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 ( A B C )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C ) 注:A为基础弱的学生,B为基础中等的学生,C为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国静物画的赏析 难点:结合本课知识的运用,用你手中的笔大胆的表现心中的向日葵 解决的方法:激趣导入,发现新知———欣赏互动,探索新知———深化扩展,感悟新知———课后拓展,人文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机房网络环境、刮画纸、工字钉、KT展板 学生:刮画纸、刮画笔、剪刀 【课前导学】 内 容 方法设计 预习课本P38-P45 思考: 1)、什么是静物画? 2)、了解静物画的发展。 3)、欣赏静物画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它的美? 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让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又节省了上课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更好的为课堂服务。 【课中导学】 (1)〔自学展示〕小组讨论预习题,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发言,教师归纳。 (2)〔合作生成〕从西方静物画的赏析引申到对自己作品的感悟。结合本课知识的运用,用手中的笔大胆的表现心中的向日葵。 (3)〔测评反馈〕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他评、教师点评。 内 容 方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发现新知 故事导入———静止的生命 二、欣赏互动,探索新知 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静物画的发展: 1)、欧洲最早的一幅静物画———《鹧鸪与铁臂铠》 2)、产生:17世纪 呈现精美逼真的自然之美 3)、发展:18世纪-19世纪 品味朴实无华的生活之美 4)、转变:19世纪末开始 探索思想之美 5)、新流派 :20世纪 张扬个性之美 3、教师示范分析:呈现———自然之美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作品分析交流静物画展示的美。 品味———生活之美 发现———隐喻之美 提炼———平凡之美 探索———思想之美 张扬———个性之美 三、深化扩展,感悟新知 1、从梵高的《向日葵》引导到教师作品 2、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