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46318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10.5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有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33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机械,效率,答案,测量,2课时,科版
  • cover
[第十章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一、选择题 1.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500 N的重物在5 s内匀速提升2 m,所用拉力F为3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人做的总功为600 J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C.只更换绕线方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提高 D.提升更重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变小 2.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F甲>F乙,η甲>η乙 B.F甲W乙,P甲>P乙 D.W甲=W乙,P甲>P乙 3.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 B.根据②③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C.根据该同学的探究可知,适当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普遍规律 二、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所示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斜面的倾 斜程度 物块的重 力G/N 斜面高 度h/m 沿斜面 的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 效率 1 较缓 10 0.2 5.5 1 36.4% 2 较陡 10 0.4 7.0 1 57.1% 3 最陡 10 0.6 8.5 1 (1)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    (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        ,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图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    拉到顶端,进行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保持斜面的      不变,改变斜面的      ,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比较两次      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5.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总重小,机械效率高”;小刚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图下表所示: 物理量 装置甲 装置乙 钩码重G/N 4 4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 0.1 绳端拉力F/N 1.6 1.4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0.3 机械效率η 71.4%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 (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    (选填“小明”或“小刚”)的说法是正确的。 (3)装置乙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m,通过提高装置乙钩码上升的高度h,    (选填“能”或“不能”)提高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根据装置甲所测数据,请计算其动滑轮的重力为    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5)小明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装置丙所示,和装置甲对比(两装置中每个滑轮重相同),在提升同一重物时,由于装置丙中绳重和摩擦较大,则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 三、计算题 6.小明站在地面上用由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每个滑轮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