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51087

【精品解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96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同步,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一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 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 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 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修建唐胥铁路说明我国的近代化在发展中。清政府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用骡马拽引车辆,说明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时代发展存在着落差。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识记。 2.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答案】C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本题材料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对火车传人持赞赏的态度,表明中国人民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了解。 3.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出现(  ) A.张某阅读《申报》,知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悲愤万分 B.刘某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坐火车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通过电报传递军情 D.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答案】B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申报》是1872年创办,《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是1905年开始修建,1909年通车,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电报的开始,甲午战争是1894年—1895年;1913年,辛亥革命已经结束。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识记。 4.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粤汉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平汉铁路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的名称。本题以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近代生活的变迁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本题要掌握的是淞沪铁路。另外区别其他选项。 5.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B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