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5224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随堂基础巩固知能综合提升阶段质量检测(56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0801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巩固,56份,质量检测,阶段,提升,综合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右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 A.石斧     B.石犁 C.木耒 D.铁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耕作工具是木耒。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及生产工具演变历程的认识与判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 解析:二牛一人犁耕法出现于汉代;骨耜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翻车出现于三国时期;曲辕犁出现于唐朝。 答案:D 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国农业(  ) 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题干信息中《农书·粪田之宜》强调施肥的作用,《吕氏春秋·上农》强调节气的重要性,二者都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B 5.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言语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21世纪教育网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体现了耕、锄;②体现了灌溉;③体现了施肥;④体现了灌溉和施肥。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 答案:D 6.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让老百姓激动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都江堰(  ) A.修建的时间比长城早 B.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C.世界影响比长城大 D.化害为利,为人类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突出了建筑工程的实用价值,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下面两幅版画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来看,既希望“五谷丰登”,也祈盼“六畜兴旺”,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古诗句“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反映了小农经济(  ) A.精耕细作的特点 B.分散性、落后性的特点 C.规模小、水平低的特点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诗句“卖新丝”“粜新谷”反映了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落后性的特点,排除B、C两项;也没有提及耕作问题,排除A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图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1: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 图2:2011年3月21日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