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55299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学案与练习(有答案 )

日期:2024-06-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119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治理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自主学习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简述我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概况。总结说明户籍有何作用? 1、战国时期: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战国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 2、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商贾)等。 3、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 汉代有了专门的户籍管理工作人员。 4、西晋:两晋时期的户籍管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变化的原因。 (1)变化:①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黄籍”;②东晋除“黄籍”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 (2)变化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5、隋唐时期:①隋统一后,重定户籍。②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政府还会“刮户”(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 6、宋朝:宋朝的户籍管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变化: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2)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 7、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明朝户籍称“黄册”。 8、清朝:清朝的户籍管理有何特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特点: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原因: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史实: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后,户籍停止编审,名存实亡) 户籍的作用: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征发的依据,是为赋役征发服务的。 二、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我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什么?下面的基层组织有哪些? (1)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 (2)主要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简述我国古代的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有哪些? (1)秦汉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3)北宋的保甲法:(王安石实行) (4)明朝的十家牌法:(王阳明推行: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5)清初的里甲制度,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有时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历史背景: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实行的?有何意义? (1)背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有时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2)意义:①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保证了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②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2、表现: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实施的概况。 特点 概况(实例) 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 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 有尊老养老的传统。 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 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