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6390

2014届《优化指导》人教版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41605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4届,古代,打包,3份,特点,结构
    课件16张PPT。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复习总结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1)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3)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4)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5)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6)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知识图示】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 推理型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技法】 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典例示范】(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属于推理型选择题,可用推演法来解答。从材料中“(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说明从事农业的人数多)、“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说明许多原本从事农业的人员转而从事工商业)、“今去农而……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说明大部分原本务农的人员已不再从事农业),农业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从事工商业人数的增加,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选B项;工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排除A项;C、D两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 答案:B【尝试训练】 1.(2013·扬州调研)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本题属于推理型选择题,可用推演法来解答。从“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可以看出并没有提高土地收入,排除A;题目中无法看出人民是否无法承担,排除B;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由于赋税的变化,并没有实行工商皆本,排除D;从“百万之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