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6421

【精品推荐】2014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6207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第四,导学案,复习,一轮
  • cover
主备:方朝霞 审核:侯丙锋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18 班级: 姓名(小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 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 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 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备考说明: 本单元的考查频率较高,近几年共考查50次,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选择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多设置新情境,运用漫画、报刊及图表等材料,重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和分析概括能力。预计: 1、2014年高考仍会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 2、2014年高考仍会以史料、历史图片和表格等新情境材料为命题背景,同时选取与本区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相关的材料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 3、2014年高考非选择题很可能把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与三农热点结合进行命题,把新时期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进行比较命题。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 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2)难点: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和教训,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 问 题 导 读 单 】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① 面临严峻经济形势(经济崩溃原因:帝国主义掠夺;国名政府搜刮;战争破坏) ②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 Δ“一五”计划开始的背景:政治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经济上:人民政权的巩固这些都为为一五计划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Δ 工业化方面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Δ 三大改造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赎买政策有两个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即把企业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份。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实行对私股定息的办法,统一规定年息为5%,共计10年。这时资本家除了领取定息外,整个企业已经归国家所有。 2. 探索和失误(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①中共八大 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