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66442

6.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54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教学目标】 1.揣摩作品中语意丰富的语句,体悟作者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叙事特点,梳理作品中关键信息,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思考作品的内涵。 4.体会革命志士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悲”“愤”交织的感情并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导入 1.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了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共16本。 2.名家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毛泽东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 3.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4.三·一八惨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 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还写到了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真的猛士———勇于斗争的爱国青年———痛悼,尊敬,颂扬,痛惜 反动势力———残暴的段祺瑞执政府,阴险无耻的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出离愤怒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麻木、健忘、默无声息———痛心、呼唤爆发 【小结】作者情感:痛悼、悲愤、悲哀、痛惜、希望 二、导读 1.读准字音 寥落(liáo) 洗涤(dí) 踌躇(chóu chú) 桀骜(jié) 赁屋(lìn) 噩耗(è) 尸骸(hái) 屠戮(lù) 浸渍(zì)绯红(fēi) 殒身不恤(yǔn) 2.理解辨析 (1)干练·熟练 干练:指又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得纯熟”。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意思。 (2)徘徊·徜徉 徘徊:来回慢慢走动(一般有心事)。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两者都有“慢慢走”的意思。 (3)目不忍视·不忍卒读 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